米飯中加點它,「血壓、血糖、血脂」蹭蹭降下來,還能防癌通便,可惜太少人知道了

米飯中加點它,「血壓、血糖、血脂」蹭蹭降下來,還能防癌通便,可惜太少人知道了
美麗夢想 2025-04-02 檢舉

據科普中國消息,米飯是餐桌上的重要主食,在每天的飲食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。一頓飯可以沒有肉肉,但怎麼能沒有米飯呢?

可是,有一部分人卻不敢吃米飯,畢竟米飯是高 GI 食物,容易升血糖。于是,為了迎合這部分人的飲食喜好,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控糖相關的產品,比如控糖大米。它到底咋樣?有必要買嗎?生活中哪些做飯行為能幫我們控糖呢?

 

市面上的控糖大米有用嗎?

GI 值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應的一項有效指標,數值越高越不利于控血糖。

我們平時吃的大米飯 GI 值較高,普遍在 71~90 不等,屬于高 GI 食物。[1]所以控糖大米的出現,著實讓有控血糖需求的小伙伴們驚喜不已。既能滿足大口吃米的需求,又不至于餐后血糖飆升,簡直讓人興奮。

Advertisements

 

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,淀粉是個比較龐大的家族,分為三類:[2]

快消化淀粉:在小腸內 20 分鐘內可以被消化吸收,如烤馬鈴薯、熟香蕉等。

慢消化淀粉:在小腸內 20~120 分鐘可以被消化吸收,如天然玉米淀粉。

Advertisements

抗性淀粉:在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吸收,不會轉變為糖分,具有一定的控糖作用。它存在于種子、谷物以及放涼冷卻后的某些主食當中。

比如冷米飯,抗性淀粉含量會比熱騰騰的時候高一些。

 

抗性淀粉也算是一種膳食纖維,它雖然在小腸中不能被吸收利用,但在 2h 后可到達結腸并被結腸中的微生物菌群發酵。這個過程會產生短鏈脂肪酸,降低腸道 PH,減少了腸道內病原體的數量,增加腸道中益生菌的數量,有利于預防結腸疾病。抗性淀粉還具有降低血液膽固醇、降低肥胖風險以及利于控血糖等益處。

控糖大米之所以能控糖,其特點就在于抗性淀粉含量顯著高于普通大米,也具有相對更低的 GI 值。

Advertisements

 

我們吃的大多數品種稻米抗性淀粉含量均在 1% 左右,只有少數接近 3%,而控糖大米是比較特殊的水稻品種,抗性淀粉含量大多超過了 3%,比如浙輻 201、降糖稻 1 號、功米 3 號,其抗性淀粉含量分別約為 3.6%、10%、10% 以上。其中,功米 3 號品種的控糖大米在市面上很受歡迎。

 

所以,控糖大米的確能更好地控糖,但口感可能偏硬,不是很好吃,價格也比較高,幾乎是普通大米的 5 倍甚至更高。

 

Advertisements

對于經濟條件雄厚的家庭來說還好,一般家庭還真吃不起。

咱們其實也沒必要追求價格昂貴的控糖大米,完全可以就吃普通大米,只需要在蒸米飯的時候做出一些改變,就能幫你控血糖。

 

蒸米飯 1 個改變,幫你控糖

Advertisements

米飯+雜豆:有研究發現,將黑豆、鷹嘴豆、花蕓豆、黑蕓豆與大米一同食用可顯著降低餐后血糖反應,用扁豆替換一半米飯,可使餐后血糖反應下降 20%。

這是因為,雜豆屬于低 GI 食物,抗性淀粉含量顯著高于精白米,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、植物蛋白等成分,用它們來替代部分大米蒸米飯,能更好地控制血糖,有益于預防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。

 

米飯+燕麥米:將全粒燕麥和去種皮燕麥分別與米飯 1:1 混合煮制時,無論是常壓煮制還是壓力烹調,其 GI 值均顯著低于白米飯。

這主要歸功于燕麥中的 β-葡聚糖,它屬于水溶性膳食纖維的一種,能吸水膨脹,吸水后還具有較高的黏度,在胃中能夠延緩食物排空的速度,減緩消化酶對碳水化合物的水解,并且抑制葡萄糖在小腸內的擴散和吸收,進而減緩葡萄糖吸收入血,減緩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,有助于維持血糖平穩,還能防癌通便。

 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